查看原文
其他

晚三国名将录之陆逊篇(一)子明真慧眼,伯言岂书生

握中悬璧 握中悬璧 2022-03-18

高平陵之变讲完以后,司马懿篇暂时告一段落。关于司马懿平定淮南王凌的故事将在下一个系列中继续。让我们先把目光转移到之前一直没有细讲过的东吴。

提起东吴的陆逊,人们对其了解大多仅限于夷陵之战。诚然,纵向对比他的名气不如周瑜,横向对比名气又不如诸葛亮和司马懿,但其实陆逊在三国后期可以说是第一流的英杰。三国志中,除了三国君主以外,只有陆逊和诸葛亮被单独列传,可见作者陈寿对他的推崇。

在军事方面,即使强如诸葛武侯和司马宣王也都有过战败的记录,但陆逊却是出道即巅峰,一胜未尝败绩,实在是难能可贵。

受三国演义的影响,人们普遍认为东吴大都督这一职务位高权重,可以统领全国兵马,而四代大都督分别是周瑜、鲁肃、吕蒙、陆逊。陆机的辩亡论中说:“周瑜、陆公、鲁肃、吕蒙之俦入为腹心,出作股肱。”可能就是这一说法的由来。

其实这并不准确。东吴的都督不常设,只有战时才有。周瑜在赤壁之战时候为左都督,但同时有右都督程普制约他,只不过以左为尊,周瑜左都督地位更高,但远没到独揽兵权的地步。

瑜、普为左右督,各领万人,与备俱进,遇於赤壁,大破曹公军。(三国志吴书吴主传第二)

周瑜去世后,鲁肃接替他领兵,但兵力只有四千多人,远不到掌握全国兵马的地步。

即拜肃奋武校尉,代瑜领兵。瑜士众四千馀人,奉邑四县,皆属焉。(三国志吴书周瑜鲁肃吕蒙传第九)

至于吕蒙在袭取荆州之战中倒是担任过大都督,不过他这个大都督名不副实,因为他只率领先锋,后续部队则由宗室成员孙皎率领,而当孙权到达前线后,军队指挥权则转移到孙权手中。

权寤,谢蒙曰:“以卿为大督,命皎为后继可也。”(资治通鉴汉纪第六十)

权大笑,即遣濬将五千人往,果斩平之。(资治通鉴汉纪第六十)

这四人中只有陆逊真正担任过名副其实的大都督,统帅五万大军,且没有主君掣肘,并节制诸将,在军中大权独揽。由此可见孙权对于陆逊是多么的信任,这与陆逊杰出的军事水平是分不开的。

黄武元年,刘备率大众来向西界,权命逊为大都督、假节,督朱然、潘璋、宋谦、韩当、徐盛、鲜于丹、孙桓等五万人拒之。(三国志吴书陆逊传第十三)

陆逊从小就展现出极强的能力,他在十几岁时候就能将家族事务处理地井井有条,在步入仕途后,又因为剿灭山越反叛多次立功。

俗话说扬汤止沸不如釜底抽薪,陆逊对削弱山越势力一事的处理极有成效。他的策略就是抽调精人口壮编成军队,老弱者则迁走补入户籍。

遂部伍东三郡,强者为兵,羸者补户,得精卒数万人(三国志吴书陆逊传第十三)

山越人主要生活在山区,原本的环境比较恶劣,这样安排可以提高他们的生活品质,他们自然愿意归顺,有了好的条件,谁愿意叛乱呢,这样就从根源上解决了问题。凭借这些功勋,陆逊逐步走进了孙权的视野,而真正令他受到重用则是源于吕蒙的推荐。

在湘水之盟后,孙刘联盟已经名存实亡。作为左传的忠实读者,关羽肯定对口血未干这个典故再清楚不过了,因此他对东吴是有戒备心的。为了麻痹关羽,吕蒙以生病为由离开前线,准备返回建业拜见孙权,商议图谋南郡的计划。

当陆逊得知吕蒙即将返回建业后,就立刻前去与他会面。他对吕蒙说:“关羽虎视眈眈,而您却离开前线,不怕出问题吗?”由于袭取荆州是东吴最高机密,吕蒙不可能轻易透露,于是搪塞说:“你说得对,可是我病了没办法呀。”

谓曰:“关羽接境,如何远下,后不当可忧也?”蒙曰:“诚如来言,然我病笃。”(三国志吴书陆逊传第十三)

陆逊回答说:“羽骄狂,听到您生病的消息肯定不再防备我们而是去北伐曹魏,这时候只要我们发动突然袭击,关羽猝不及防则必败无疑。”

逊曰:“羽矜其骁气,陵轹于人。始有大功,意骄志逸,但务北进,未嫌于我,有相闻病,必益无备。今出其不意,自可禽制。下见至尊,宜好为计。”(三国志吴书陆逊传第十三)

陆逊早猜到吕蒙是诈病,因此才会提出这个计策,否则若是真病的话就无法主持军务,袭击荆州的计划也就无从谈起了。吕蒙听了这话心中一惊,这件事是绝密,陆逊不可能知道,但他和自己想的如出一辙。之前吕蒙不了解陆逊,但是英雄所见略同,现在他已经知道陆逊的真正才能了。

见到孙权后,吕蒙提出让陆逊接替自己,原因就是陆逊声名不显却才干突出。骄傲自大是关羽的性格弱点,让默默无闻的陆逊去对付他再合适不过了。

蒙对曰:“陆逊意思深长,才堪负重,观其规虑,终可大任。而未有远名,非羽所忌,无复是过。若用之,当令外自韬隐,内察形便,然后可克。”权乃召逊,拜偏将军右部督代蒙。(三国志吴书陆逊传第十三)

关羽这种极度自信且目中无人性格的人最喜欢听奉承话。当初马超投靠刘备时候已经名气很大了,但关羽对其表示不屑,他问诸葛亮马超的才能可以与谁相比。诸葛亮这种极其聪明的人当然对关羽骄傲自大的性格了如指掌,他回答说:“马超也就是英布彭越的水平,跟张飞差不多,还是不如你的。”隐约把关羽比作项羽了。关羽对此表示非常高兴,并把诸葛亮的回信给众人阅览。

羽闻马超来降,旧非故人,羽书与诸葛亮,问超人才可谁比类。亮知羽护前,乃答之曰:"孟起兼资文武,雄烈过人,一世之杰,黥、彭之徒,当与益德并驱争先,犹未及髯之绝伦逸群也。"羽美须髯,故亮谓之髯。羽省书大悦,以示宾客。(三国志蜀书关张马黄赵传第六)

关羽把诸葛亮的书信给人传阅一事证明他胸无城府,警惕性不强,这件事肯定会传到陆逊耳朵里,由此他就很清楚如何对付关羽了。

一个成功的军事家必然是心战高手,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准确判断敌人的心理活动从而做出最好的选择,无论诸葛亮和司马懿都是如此。

陆逊比起这二位丝毫不差,既然得到提携他自然也不会让吕蒙失望,这时候关羽已经击破于禁威震华夏,于是陆逊给以极低的姿态给关羽写了一封信,信中的口气非常谦卑,简直成了关羽的小迷弟,但这恰恰是最对关羽胃口的。

陆逊信中的奉承话不细说,但其中有两项内容,虽然也混杂在甜言蜜语之中,但是却暗含杀机。

第一就是疯狂吹嘘关羽破七军擒于禁的战绩,并声称此功超过了先轸城濮之战破楚以及韩信背水一战破赵。

又曰:“于禁等见获,遐迩欣叹,以为将军之勋足以长世,虽昔晋文城濮之师,淮阴拔赵之略,蔑以尚兹。(三国志吴书陆逊传第十三)

古代取得辉煌大胜的战例有很多,为何偏偏要选这两个,而不是马陵之战不是伊阙之战呢?陆逊这么说当然是有讲究的,因为用城濮之战和背水一战类比当下的形势非常合适。

城濮之战不是晋国单独作战,晋军身后还有齐军和秦军的声援。而韩信破赵一战中,他的身边也有张耳这个助手。虽然这些外援不见得起到什么重要作用,但至少能稳定军心,也壮了声势。

陆逊这里就是要跟关羽表明我就像城濮之战里的齐军秦军,就像韩信身边的张耳,虽然不能帮您作战,但可以做您的后援,您就放心打曹贼吧。

聪明人说话就是不一样,关羽饱读诗书肯定明白他的意思,这话简直说到关羽心里去了。陆逊这小子虽然名气不大但态度好啊,自称书生还表现得那么谦虚,于是关羽彻底对他不再戒备了。

羽览逊书,有谦下自托之意,意大安,无复所嫌(三国志吴书陆逊传第十三)

第二点也非常重要,陆逊说与您这样德威并重的人为邻我很高兴,我愿意为您倾尽全力。这其实是陆逊为关羽挖的一个坑,关羽落入了这个陷阱,不久之后他将付出沉重代价,我们先按下不表。

喜邻威德,乐自倾尽。(三国志吴书陆逊传第十三)

在确认关羽已经中计之后,陆逊判断时机已成熟,马上向孙权汇报情况。孙权听后大喜过望,立刻命吕蒙陆逊为先锋进军南郡,结果公安守将士仁和江陵守将糜芳不战而降。士仁和糜芳是刘备的元从老臣,他们如此轻易投降除了源自对关羽的厌恶和惧怕以外,更主要原因是东吴提前就对其展开了策反。

又南郡太守麋芳在江陵,将军士仁屯公安,素皆嫌羽轻己。自羽之出军,芳、仁供给军资,不悉相救。羽言"还当治之",芳、仁咸怀惧不安。於是权阴诱芳、仁,芳、仁使人迎权。(三国志蜀书关张马黄赵传第六)

虽然史书记载下令策反士仁和糜芳的是孙权,但我认为可能并不准确,毕竟孙权在建业,距离南郡很远,他对蜀汉荆州军团内幕的了解肯定不如前线将领详细。

其中吕蒙始终对偷袭一事做得极其隐秘,这一计划他甚至对自己人陆逊都守口如瓶,很难想象是他下令去策反,因为万一对方没有答应反而报告关羽,那一切就前功尽弃了,这跟吕蒙一向的行事风格不符,因此策划这一行动最有可能的就是陆逊。

其实关羽在得知后院起火后,除了回师还有一个选择,那就是置之死地而后生争取拿下樊城,但他还是最终选择撤军,这其中有两个原因。

第一就是曹操派徐晃前来支援,关羽和他交战吃了个小亏。而更重要的原因是他已经濒临断粮了。丢了辎重就立刻撤军,只能说明关羽前线缺粮,无法继续支撑。

而曹公遣徐晃救曹仁,羽不能克,引军退还。(三国志蜀书关张马黄赵传第六)

而孙权袭取羽辎重,羽闻之,即走南还。(三国志魏书和常杨杜赵裴传第二十三)

前文提到陆逊信中为关于挖了一个大坑,奥秘就在这里。他说我将为您倾尽全力,这就给了关羽一个错觉:东吴虽然不直接参战,但乐意资助。于是关羽就擅自取走了东吴囤积在湘关的粮草。

魏使于禁救樊,羽尽禽禁等,人马数万,讬以粮乏,擅取湘关米。(三国志吴书周瑜鲁肃吕蒙传第九)

这件事可大可小,如果东吴真的有心相助,可以送个顺水人情,毕竟一点粮草不算什么。但如果这是东吴的计策呢?关羽这个行为就给了东吴出兵的口实。

春秋时周郑交质,相当于建立同盟关系,但后来郑国大臣祭足割周麦,导致两国相互敌视。虽然这不是周郑关系恶化的根本原因,但也算是直接的诱因。熟读左传的关羽竟中了陆逊之计做出这么不理智的事,实属不该。

四月,郑祭足帅师取温之麦。秋,又取成周之禾。周郑交恶。(左传)

除此以外还有一个更严重的后果,因为这暴露了粮草不足的军事机密。东吴只要断掉粮道,关羽大军将不战自溃。陆逊仅用一封书信,就将关羽陷入道义和军事上双重不利的局面,他的谋划之深简直令人叹为观止。

随着吕蒙攻心之计的奏效,再加上对断粮的恐慌,关羽数万大军还没与吴军交战就尽皆溃散,关羽只好率领残兵继续撤退。如今南郡已经彻底丢失,势单力孤之下他只有撤回益州了,但可惜陆逊早有防备,在拿下江陵后,陆逊立刻率军西征,夺取宜都郡。

陆逊别取宜都,获秭归、枝江、夷道,还屯夷陵,守峡口以备蜀。(三国志吴书吴主传第二)

其中宜都郡最为关键的战略要点就是秭归,守住这里,就能彻底堵死关羽溯江而上返回益州的通道。陆逊剿抚并用,顺利收服了当地豪族文布、邓凯。

秭归大姓文布、邓凯等合夷兵数千人,首尾西方。逊复部旌讨破布、凯。布、凯脱走,蜀以为将。逊令人诱之,布帅众还降。前后斩获招纳,凡数万计。(三国志吴书陆逊传第十三)

现在关羽撤退的路线就只有一条了,也就是东三郡。从当阳北上,沿着漳水和沮水分别有两条小路通向房陵,我们将其称为沮水道和漳水道。不过这两条路也走不通,孙权命朱然驻于临沮,潘璋驻于夹石关。这样关羽最后的出路就被堵死了,他就像一头困在笼中的猛虎,再也难以逃出升天。

沮水道和漳水道的交汇处就是麦城,关羽即将从这里出发,走向他人生的终点。他最后选择了漳水道,但很快就兵败被擒,英雄就此落幕。

十二月,璋司马马忠获羽及其子平、都督赵累等於章乡,遂定荆州。(三国志吴书吴主传第二)

确切地说,这场大战中虽然吕蒙是主要策划人,但陆逊绝对也是重要参与者。他先是开战前写信示弱麻痹关羽,之后设计让关羽暴露了粮尽的机密并得到出兵口实,最后堵住秭归让关羽无法撤回益州,这些功劳不亚于吕蒙。

对于一个初次在三国舞台上崭露头角的新秀来说,这些表现已经足够亮眼。但是陆逊还不能高兴得太早,后面有更大的考验在等着他,因为东吴将不得不准备承受刘备的怒火。

也许这一战彻底耗尽了吕蒙的精力,本就身体状况不佳的他没过多久就去世了,但他的慧眼识人却给东吴带来了一名更出色的统帅。陆逊接过了这一重担,刘备的大军将彻底成为衬托他赫赫战功的背景板。
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